2018年12月11日 星期二

我曾經是一個博士

我曾經是一個博士......

並不是被褫奪了這樣一個頭銜,只是回頭看那天的自己,記得那天的榮耀,記得那幾年努力投入專注思索,追求知識的我與現在的我已然判若兩人。

現在的我很難有自己的空間,時間被孩子需要的對我的需要分割的瑣瑣碎碎。媽媽來,畫肌肉車,堆積木..... 餵奶,餵飯,換尿布,準備晚餐,一天淅瀝呼嚕頭昏腦脹渡過。我試著翻閱經濟學人,但總是沒法讀超過三個句子就被打斷;我試著認真畫畫當素描練習,但孩子很快轉移注意力要我陪他扮家家酒;我試著投入的配玩,讀繪本給孩子聽,但他不耐煩的翻頁,因為這一頁沒有車車.....

我溫柔的摟著你,將你哄睡,輕輕地將你放在身旁想小瞇一下,看著你精緻的小臉被你抓傷,拿乳液來為你擦,躺下,看著你的小臉忍不住拿來相機捕捉你夢中的笑。自己躺不過幾分鐘的你,就在我看妳看得如癡如醉的時候醒來,皺眉抽噎哭了,好似我背叛了你一樣,好冤枉。

這是現在的我,一口媽媽經。每天,因著你們的一顰一笑而起伏,深深刻刻的活在當下。

記得剛生寶寶之後,我訝異於自己如此自然而然的對著你叫自己媽媽,好像我已經擁有這個名子一輩子似的。儘管肩臂的舊傷因長時間抱貝比而復發持續疼痛著,然若只有我能將你安撫,把你的眼淚擦乾,不論多大我都將你抱起,將你緊緊摟在懷裡。

寫於 2018.12.9

2018年8月5日 星期日

夢 回到荷蘭

夢 夢見自己回到荷蘭
愉快的騎著腳踏車
是久違的感覺
想怎麼沒早點去補胎
一天到晚跑車行打氣

停在圖書館前的車架上
小心的鎖車
準備去考數學
三小時的緊張但好像不算大難
心情輕鬆

打定主義去買內胎這回自己換
顯然不知道自己在做夢
去Hema 買,預計週末自己換換看

離開時接到儒的電話很抱歉
不知道方才我準備去考試跟我說了很久的電話
說要大手筆請我吃自助餐
當然 是欠著 或是是幫我吃(給我看)

仍有離開前的跡象
蘇珊見我開冰箱冷凍看著
以為我擔心冷凍品吃不完(要走了?)
我不記得有這樣的擔心
一來冰箱分配的位置很小
能庫存的一直十分有限
二來我一向計畫的早
可能早就清不少了

印象中用不完送人的是許多香料與調味醬
房間裏收藏留學生離開留下的書 床組
最後也是陸續轉贈
六年 東西慢慢的累積
在我的小小天地裡

*** *** ***

懷念的仍是那條騎去城裡的路
隨龍捲風的足跡蜿蜒北上
抵達鐘塔的風景

往UCU校區的路
公車熙攘 腳踏車川流不息
穿越女王公園 四季都是綠意

沿著運河河道騎至總校區
設計新穎的圖書館搶眼
後方的樹林是奔馳的祕境

印象中荷蘭好綠
儘管更深的一想 天空總是灰鬱的
濕潤 秋意

冷苦 蕭索 獨
都很遠

想念荷蘭的陽光
不若台灣的濕黏
不若加州的隨性
是限量供應的和煦

2016年6月23日 星期四

吃消暑 - 韓式雜菜粉絲

近來認識了一位韓國太太,很幸運地受邀去她家作客嘗到了道地的家常韓式雜菜粉絲(與韓式炒肉),楊非常喜歡,在用餐時就對我撇撇眼表示,明明就不辣~ 這麼說是因為上次憑感覺自己在家用韓式辣醬調味做出來的雜菜粉絲口味實在有夠重辣,這回才發現原來是所有韓式的料理都要用辣醬。清爽如小菜確實該清淡爽口些!


這幾天北加州的天氣一下子飆高,一會兒到了三十度左右,讓人非常不適應,這便令人想到家常版有著醬油香與麻油香的雜菜粉絲,激起我再次挑戰憑感覺試試手氣製作韓式雜菜粉絲的鬥志,意外獲得好評。隔天更請韓國朋友品嚐,說是很有我做菜的風格~ 意思是自行添加了很多蔬菜,然後口味偏清淡 ^.^ 確實如此 。

2016年4月23日 星期六

灣區舞蹈週 - 芭蕾舞與印度舞

Weekend in Berkeley -- Welcome to Bay area dance week!

周末一早去了柏克萊, 11點吃的海鮮義大利麵[註1]對楊來說已經非常完美可以回家了 XD    儘管已經八分飽, 但實在意猶未盡之下還是決定再點一份雞肉青醬麵 :p 原本還怕吃不完決定外帶, 不料在店裡開吃就停不下來, 竟然吃到掃盤才離開 (嗝~)


緊接著趕去上芭蕾舞課! 這是楊第一堂ballet 101, 他一開始擔心他會是教室裡唯一的男士(我安慰她就算如此也是很正常的), 沒想到除了另一位男士之外, 老師也是男的! 這是我第一次上男老師的課耶, how cool is that? 對我來說還算是滿基礎的基本動作當然對楊頗有挑戰, 我很喜歡讓老師糾正, 能確實把動作做到位的感覺; 然楊事後表示被老師turn out骨盆腔有夠痛的, 一點也不符合人體工學.

2016年2月19日 星期五

許個願吧!Make a wish!

像個精靈一樣,領著討論小組的圖書館志工輪著同我們說,"許個願吧!".今天圖書館英語練習的主題是願望(wish),我們輪著練習用英語表達,分享來自不同國家文化的我們如何許願;是去廟宇或者教堂,或者一個洞穴、一個池塘,或者等待一顆流星.

許願原是一件私密的事情,有些文化習俗甚至認為說出來的願望就不會實現了,或許因為這樣,我們總給予壽星最充分的時間,屏氣凝神的看著她閉眼對著點燃的蠟燭許願,直到他吹熄蠟燭才歡聲雷動的歡呼.


然有些願望當是該說出口的,在某些時候把願望說出來猶如一個承諾與宣示,好讓周邊的朋友知道你的追求的目標,在需要的時候幫助你或者提醒你不要放棄繼續加油.在另一些時候,這些願望是需要被說出來,好讓與你分享這個願望的人幫你實現.

來自以色列的摩瑪說,在女兒出生不久後就離婚的她,維持著單身的狀態快快樂樂的好幾年,從也沒多想再找伴.直到有一天,轉眼已經五六歲的女兒在生日默默許願過後,跑過來跟她說:媽咪,我剛剛許了的願一定要跟你說.聽起來願望不該說出口的禁忌讓小女孩很掙扎,不知如何是好.摩瑪說,好,媽咪答應你,絕對絕對不跟別人說(同組的組員都在偷笑).如釋重負般,小女孩跟摩瑪說,媽咪我剛剛許願希望有一個爸爸,還有很多很多弟弟妹妹.看著女兒,壓根久久未曾去想的事情竟然是女兒的願望.頓時摩瑪好似也突然燃起了再婚的念頭,還積極的去姻緣洞穴許願祈禱,沒想到一兩年後就真讓她遇到了她現在的伴侶,幾個月前還生了個娃.她女兒開心極了.摩瑪說,她女兒因著她十分相信認真許下的願望是會成真的.聽著,我們全都笑了.

2016年2月17日 星期三

Valentine short trips

Yes, it's been a while. I don't think there is much readers out there awaits for posts in this blog, but for me, I hoped that posts reminds me of the touching moments in life as this blog is named after.


Over the last President/Valentine's three day holiday, me and Young had a wonderful time together. A day trip in the Sunnyvale farmer's market, the city library, followed by promotion burger treat from Jack and a cup of Peets coffee with buy-one-get-one-free deal. Enjoying all sorts of free deal still makes us happy despite that we weren't exactly poor, instead, we believe it is a legacy from our extended student life experience. It grew innate joy in us upon seeing the word "gratis", which means "Free" in both Spanish and Dutch. Sort of like a survival instinct we picked up from years of travel as well.

2015年10月30日 星期五

我在乎, 我來自何方

近來因老師牽線而申請了一份工作,並很快的得到了電話面試的機會;這是許多投履歷日子以來唯一的好消息,然也知道這也是因為有人引薦才有機會馬上得到面試的機會,一則以喜一則以憂;是不是沒有人referred的簡歷都只會石沉大海呢?

聽到應徵公司時,世界銀行,我心中便打了退堂鼓。只是我仍上緊了所有的發條準備投遞,畢竟是老師為我背書的機會,說什麼也不能漏氣。赫赫有名的世界銀行怎能不吸引人?只是多年來收集經貿資料的經驗告訴我,就算台灣在世界貿易中佔有多麼重要的地位,由於"政治因素",所有世界銀行的數據庫中,怎麼也找不到台灣的資料。我不知道實證上研究跨國貿易的人怎麼略過這一點來進行研究,讓進出台灣的貿易流就像進入百慕達三角洲一樣消失?然後又莫名地從另一端流出而無疑有他。每每看到這樣的國際現實,我便憤恨感傷。

2015年10月28日 星期三

移民, 貧窮, 外國人

移民, 是否就是解決貧窮問題的答案?



Roy Beck用口香糖彩球具象的讓你看到世界上貧窮人口的數量.他說,許多美國人以為美國每年收容大量難民合法移民進入美國時多麼偉大無私的一件事,確實,自1990年以來,美國每年收容合法的移民約一百萬人,然而相較於世界上根據聯合國統計,全球約有三十億人口活在貧窮線以下($2/day)的現實,若有人天真的認為增加移民(到美國)可以解決世界上的貧窮問題,答案很明顯是否定的.

Roy Beck的這段影片更讓我感到震撼的、去省思的是,講者說:那些能夠成功移民的人,都是這些貧窮國家中最急切地想要改變(生活)的人,也是如果留在國內或許有最強烈的意願 要國家做些改變的一群人. 透過開放移民的方式好似提供了一些人脫離貧窮的機會,其實同時也剝奪了在那些社會中得到最好的教育資源的一群人、最有能力做一些改變的人留在那些國家做些什麼的機會. 反過來說,移民的機會只是給社會頂層的人一個簡單的出口,留下那些無力做什麼的人呆在原地.

2015年10月7日 星期三

臼齒診療史 Part III 美國經驗 - 根管治療/後續,與牙周問題

[療程]整理一下一般完成根管治療所需的經歷的療程分以下幾個部分:

  1. 根管治療:清空牙髓腔(掏出神經物質)--> 挫平牙根管表面 --> 填充永久根管填充物。通常一次療程可以完成,臼齒由於神經較多通常會安排一個半到兩個小時的診療時間,由根管專科醫師endodontics治療。
  2. 強化核心:即core built-up 。此步驟可能包含最簡單的填充(filling),也有可能是較複雜的"打丁與填充(post and core)。此步驟由一般醫師進行,一般也是一次療程可以完成。
  3. 牙套訂製與安裝:即crowning。在美國大多視為基本必要完成根管治療的最後一到手續,通常需要去診所兩次,一次量模,二次安裝。
以上步驟其實也是我在完成"根管治療"的部分後才完全明白的,以下記錄這段經歷,並探討根管後續治療與可能發生的牙周問題......

2015年10月4日 星期日

美國牙醫保險筆記 - 名詞介紹與收費估計

由前篇拔智齒記分篇出來,以下介紹我與一間美國頗具規模的牙醫保險公司Delta dental客服人員諮詢中所學習到關於美國牙齒保險的一些小知識。以下描述主要介紹幾個基本的保險常見名詞,包含:Calendar maximum, deductible, co-pay, consultation (exam), quote, (PPO) network等。另外我也用一個簡單常見的情境來介紹如何簡易估算看牙費用的計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 首先,每年牙齒的治療保險公司會設定一個年度保險理賠上限"calendar maximum",這是所有治療加總保險公司願意理賠的"上限",每一次的治療費用都從這邊扣除,以年度計算。
  2. 其次,牙齒保險通常最基本包含cover有兩次"consultation",泛指去一般牙醫的檢查與洗牙,或是去專科醫師那邊的諮詢;超過兩次也是要自行負擔(每一個人保險涵蓋內容可能有所不同,請自行了解)。以第一次去門診諮詢來說,通常還要做全口X光檢查,牙醫跟保險公司請款的帳單就高達400美金。
  3. 接著,視額外檢查項目有不同的自行負擔比"co-pay",通常以百分比列出。
  4. 最後,還有一個年度最低自付額"deductible"。這是指超過基本兩次門診外,其他治療的費用保險人應至少先負擔的份額。
  5. 另外,值得了解的是,通常保險公司會形成一個簽約網絡 (PPO) network,可以把他想成特約診所,或是"已加入健保"的概念。這個部分後面會再多說!
舉一個例子來說,假設我每年繳保費x可享有calendar maximum 1000美金的治療上限,每年最低自行負擔設在50美金。

[情境]今我去洗牙,檢查費300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