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30日 星期五

我在乎, 我來自何方

近來因老師牽線而申請了一份工作,並很快的得到了電話面試的機會;這是許多投履歷日子以來唯一的好消息,然也知道這也是因為有人引薦才有機會馬上得到面試的機會,一則以喜一則以憂;是不是沒有人referred的簡歷都只會石沉大海呢?

聽到應徵公司時,世界銀行,我心中便打了退堂鼓。只是我仍上緊了所有的發條準備投遞,畢竟是老師為我背書的機會,說什麼也不能漏氣。赫赫有名的世界銀行怎能不吸引人?只是多年來收集經貿資料的經驗告訴我,就算台灣在世界貿易中佔有多麼重要的地位,由於"政治因素",所有世界銀行的數據庫中,怎麼也找不到台灣的資料。我不知道實證上研究跨國貿易的人怎麼略過這一點來進行研究,讓進出台灣的貿易流就像進入百慕達三角洲一樣消失?然後又莫名地從另一端流出而無疑有他。每每看到這樣的國際現實,我便憤恨感傷。

對於只承認一個中國的世界組織,當是看不到台灣的資料之餘,台灣人要能夠進入國際組織工作也是受限的。從世銀的網站上可以看到,想要申請進入世界銀行工作的資格之一便是該申請人必須為世界銀行的會員國;而台灣不是。在申請表上填選國籍的那一欄,怎麼也找不著台灣,或是中華民國;而這兩者皆不存在。


那天我讀到一篇文章,出自於一個獲得進入了聯合國實習的青年。他說,
如果期待自己用一種更大的格局貢獻世界,那些有關國家、主權的堅持固然很重要,仍然值得去奮鬥與爭取,但對於全球各個角落最需要幫助的人群、社區,全球關心的重要領域和議題,其實可以有更大的空間去發揮所長。
因此,在這樣崇高的目標之下,儘管他
後來輾轉得知,技術上來說,我並非來自「台灣」,在人事資料的檔案裡,我的國籍隸屬於「China」,而台灣,只是屬於 China 底下的一個省份。我原本以為我會很生氣,會想去爭辯那些依目前國際局勢來說根本不可能改變的事實,但我沒有。
很誠實地說,有一部分的原因,是我不想因為惹麻煩,而丟了這千載難逢的工作機會;但更重要的是,參與了實際的工作、經過與這邊的同事交流,而瞭解聯合國更深的價值與想法......
我近乎可以理解這青年如何為著那些崇高的理想而熱血沸騰,幾乎可以認同為了保住實習機會而選擇忍氣吞聲的決定;或許因為我也曾對這些國際組織有著熱情,相信他們是可以改變世界的無私的力量。只是在對這些國際組織有更多的了解與認識後,只是感到失望;對於身為台灣人在太多時候都只能委屈求全的姿態感到悲哀。

或許,因為我也曾委曲求全的去了亞銀,一間儘管台灣實質佔有股份的投資銀行,但在席位上卻也只能用Taipei,China的名子現身的國際組織。儘管他可以為我的履歷上添一顆星,也讓我看到大門上寫著"Fighting poverty in Asia and the Pacific (打擊亞太地區貧窮)"的標語後是一個多麼龐大而充滿政治角力的場域。在實習期間,確實大多數的時間沒有人會在乎你來自哪裡,但是必要的時候,仍有人要提醒你:"to be politically correct, you are from Taipei,China" (意即:正確來說,你來自台北逗號中國,而不是台灣),並強調台北中國這個怪誕的名子之間只能以逗號相接沒有空格。毫無道理,想來就是一種把人踩在腳底的小把戲。


我不知道,如果這位青年在眾多候選人中脫穎而出,卻因著國籍不存在而被迫放棄這個機會的時候,他真的還能夠為了世銀崇高的理想打擊貧窮說出:"在這裡沒有人關心你來自何方嗎"的話嗎?當你成為那個拿著台灣護照而連參訪聯合國總部都不得其門而入的學者時,你真的還能感到國籍不重要嗎?我不是他,我沒有辦法替他回答......。


我還在等我電話面試後的結果,至少我得告知幫我牽線的指導老師面試後續的結果。當初我猶豫了兩天不確定是否該申請的時候,想得就是:如果我是最合適的人選卻因著國籍不存在而不能去,我服嗎?如果錄取了,可我只能迂迴的用中國人的身分填寫我的人事資料才能登入,我願意嗎?

太多時候,我們被告知:不要去挑戰權威,不要去做沒有意義的事情。與中國人爭論確立自己的立場說:台灣就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 或許沒有什麼意義;但是,我在乎,

我在乎我來自台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