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5日 星期六

Love for Utrecht - Part 1. 舊城區與鐘塔

那麼我們就從Utrecht火車站出發吧~

從Utrecht火車站出發前往舊城區,初來乍到的人從月台上到車站大廳,醒目的標示各個月台列車目的地;Utrecht位在荷蘭正中心的位子,偌大的車站共有18個月台同時使用中。從月台上來到候車大廳,攜攘的人群好像都知道要往哪兒去,但你幾乎要感到迷失方向了;那麼不妨等等,隨著下車的人群散去,你將發現兩側幾間書包攤與販售零食的小店與咖啡廳,而標示著前往市區方向的指標也突然清楚了,跟著她,你很快地發現自己不知不覺已經置身在商店區中。從Utrecht火車站前往舊城區的長廊,正是荷蘭最大的商店街霍格.卡特蘭(Hoog Catharijne),這個購物長廊每天都有大量通勤人次,是許多商店爭相競爭設點的精華地段。

離開霍格卡特蘭購物長廊前的出口處,是一間很大但被其他商店隱沒因而不是特別起眼的百貨公司V&D (白底黑字);開在百貨公司出入口右邊的餐飲部或許反而比較容易吸引到一些目光,總擺出誘人的新鮮果汁與現做三明治。特別介紹這間連鎖百貨公司V&D當然不是因為要幫她打廣告,而是抵達Utrecht的第一個祕密景點就在這間百貨公司樓上。上到四樓百貨公司內部自助餐式的餐飲部,特別推薦她的肉桂蘋果,想到就會令人流口水:P  啊~離題了--進V&D最重要的是去她頂樓的露臺,從哪兒可以一眺舊城區的教堂、鐘塔、整個市區,一覽無遺;這可是上了鐘塔也看不到的全景。


市集 & 老運河 (商店街)

出了車站便來到了城裡周六最為熱鬧市的市集廣場,一旁還有十分著名的尿尿小童薯條。可以隨著人潮右轉進入更多的商店區,或是找一條巷子直穿就會看到老運河了。Oudegracht是貫穿城市中心的運河,老運河雙層的設計與阿姆斯特丹的運河完全不同。過去大量的貨物藉由運何運輸至此,下層的平台可以上下卸貨,平台後方的空間多做為倉庫使用,而今大多改裝成頗有情調特色的餐廳與咖啡廳,只是大多食物普普略為觀光,有一間鬆餅pancake house是少數可以嘗試的。而更南邊老運河邊的倉庫空間,今多成為了藝術家的實驗、創作、展示空間,有時會有開放日讓人參觀,其他狀況就要看藝術家心情,畢竟是她們的工作室得碰碰運氣。

Source: Wiki- Winkel van Sinkel
在運河旁上層的商店街大多以老房子修繕內裝而成,羅列在蜿蜒的運河兩側成為獨特的景。沿著運河往南走,經過一個大彎道,在那兒左側可以看到一間特別突出有著希臘高柱子的建築(時常出現在明信片上),Winkel van Sinkel 這是荷蘭第一間百貨公司(直譯:Sinkel的店),而今是咖啡廳/酒吧。

在此,老運河不知不覺隱沒在市政廳橋的下方(Stadhuisbrug =Town Hall Bridge)。上方有一個廣場,逛場後方就是市政廳Stadhuis,入口在另一側,那兒不時有一些展覽活動,待會兒可以繞過去瞧瞧。順著老運河走,可以看到Utrecht最美的一個vista point。

叉路口向右是Choorstraat,往下一個路口再向右的Steenweg,這兩條街上是我所知道Utrecht鞋店與皮件密度數一數二高的街區,也有很多有趣的小店,是悠閒的旅人可以多逛逛找樂子的街區。另外古老音樂盒博物館Museum Speelklok也隱身在此,固定時段有器樂的表演,如果前往參觀一定要跟到有展示的團才可以一窺樂趣喔!PS. 荷蘭博物館大多數的導覽大多還是以荷語進行,不過可以再參觀之初請解說員也多少做一些英文講解,有時人少他也會詢問其他人是否願意全部的導覽都以英文進行;因此千萬不要害羞多問一下喔!

在這三叉路口向左繼續順著運河邊走接上Vismarkt漁市路,顧名思義這裡就是過去的漁市啦!運河橋上在好天氣時總擺滿了咖啡廳的坐位,隱身在曬太陽的人群中有一位胖太太的雕塑,胳茲窩下還夾著雞鴨魚的,據說就是留著標記過去漁市的紀念物。運河另一側左側的商店街中除了咖啡廳,也有幾間復古漫畫卡通蒐藏玩家的小店,若不細看一不小心可就要錯過了呢。

眾多的咖啡廳中,住在這的人都有自個兒獨愛窩著或是找朋友小敘的最愛;在這裡我特別推薦Coffee companySimon Lévelt,前者特別適合與朋友聚在一塊,又或需要偷連一下wifi小憩的旅人;而後者適合想要拿著就走迫不及待的旅人,冷天時也特別推薦這間的熱可可,用一整塊苦巧克力溶進熱牛奶裡的滋味永難忘記!Simon Lévelt除了take away的店面外,往南一點幾個店面後還有一間販賣各式花茶的店面,裡頭整著牆面的試聞罐子藏著各式的花茶,也是伴手裡的首選。

大教堂與鐘塔

兩步路後就來到了Maartensbrug,往左一望就是Utrecht最著名的鐘塔啦!Utrecht最有名的莫過於她的大教堂與鐘塔(Dom church "Domkerk" & Dom tower)。烏特勒之市打從中古世紀就是宗教文化的中心,而大教堂本身是荷蘭國內唯二宗教改革前就有的教堂(另一座位在介紹水利工程建設篇中的Middelburg, Zeeland城),其哥德式的鐘塔更是全荷蘭最高的一座,高112.5公尺,是城市最重要的地標。登塔景色很不錯,據說好天氣的時候還可以直眺望到阿姆斯特丹的科學博物館Nimo(可見荷蘭這個低地國有多平......)。只是,我覺的塔上的景雖好卻不如V&D餐廳的view,畢竟城裡最美的地標就在腳下看不到了嘛!

在鑽過鐘塔前的左側有一間要特別推薦希臘捲餅店Kbab,是來Utrecht必嚐的!五歐的K巴捲可以讓你吃既滿足又飽足,是我逛街的最愛,也是朋友來時特別推薦的特色庶民小吃。鑽過鐘塔下方走進鐘塔廣場(Dom Square),正前方的教堂外有一尊不小的雕像,當地人戲稱是"五分自由女神",因為很摳的荷蘭人過去正常大小的霜淇淋只要三分錢(3 cents),而這位女神手上的火炬看起來像是特大"五分價"的霜淇淋;是不是十分有趣呢?

看著那堵教堂牆外總覺得怪怪的,細看就不難發現這牆面與教堂其他牆面的石材不太一樣;另外許多人也不禁要疑惑起來,"為什麼這間教堂的鐘塔與教堂本身隔著一個廣場分隔開來了呢"?
其實大教堂原本的設計是一個大大的十字架的形狀,在十字架的底端就是高高的鐘塔;然而卻因為經費短缺,整個大教堂蓋了兩百多年一直都未能完成,特別是許多中殿外牆結構,長期都屬於尚未強化的初胚階段,完成之初勉強的算是與鐘塔的部分連接在一起了。
然而連結鐘塔的教堂中殿就是結構中最脆弱的部分;在1674年的一個颶風侵襲下,原本結構最脆弱的中殿被完全吹垮了,至今都沒有被重建回來;從此鐘塔就完全的被獨立於教堂之外了。面對大教堂面東,往南一列的房舍蜿蜒的綿延著,偶然吹來的牆風好似在提醒著我們那過去可怕的颶風的痕跡。



而今看到的教堂外牆有著3D立體感的設計是2004年的巧思,為的是讓站在教堂外的人們,也可以想像自己其實是站在教堂中殿裡看著延伸的拱廊而繪製的。另外,為了不讓這個破碎的教堂遺跡、遺址就這麼消失,鐘塔廣場上用特別的石磚標記出被摧毀的教堂外牆與原本佇立教堂石柱的位置;細心的把這段歷史遺跡給保留了下來,讓往後來的參觀的人看到了不只是僅存的教堂與鐘塔,更可以站在鐘塔廣場上(Domplein)緬懷一下消失的中殿,懷想一下無情強風颳過前,曾經宏偉佇立的大教堂。在這廣場上,也時常可以看到許多荷蘭其他地方來的觀光客,拿著地圖旅遊書閱讀著這段歷史呢。想了解更多烏特勒之語鐘塔教堂歷史,可以上官網了解更多喔!

學院聽 大教堂迴廊花園

在歌德式的大教堂一旁文藝復興風格的建築,是烏特勒之大學的學院聽Academiegebouw (University Hall)。學院聽建於1462年,是烏特勒之大學舉行畢業典禮及所有畢業博士生口試答辯正式的場地,是烏特勒之大學散落在城中校區最重要的一棟建築。"烏特勒支協議廳(Treaty of Utrecht Hall)"是學院廳中最古老的禮堂Auditorium,是1579年簽署烏特勒支協議的地點,所以也被視為荷蘭創國家的起源地。


在1636年創校的烏特勒之大學是荷蘭最古老的大學之一,同年烏特勒支市議會將這個城市具重要歷史地位的烏特勒支協議廳送給了學校,做為學校的禮堂;到了1886年烏特勒之大學250周年校慶時,烏特勒之大學為了因應更多的典禮活動需求有了擴建的想法。 而這又不得不提到另一個有趣的小故事。其實站在鐘塔廣場前便不難發現,文藝復興風格的學院聽與哥德式的大教堂風格天差地遠,並列在一起還真是奇怪。這在決定建築設計時也引起極大的爭議,一派認為設立在哥德式教堂旁的建築應採新歌德式設計作為呼應;另一派的則認為,相對於宗教性的大教堂,大學應有緣於古希臘文明、屬於人文的新文藝復興風格。爭議到了最後學院廳採新文藝復興風,但建築的地點要離主教堂遠一點;另外,據說為了哥德式風格扳回一點臉面,位在大教堂與學院廳中間的大教堂迴廊花園的大門,特別用了一個新歌德式的大門來凸顯學院廳得突兀。


來到鐘塔廣場的你,不知道是喜歡大教堂多一些還是學院廳的風格多一些呢?總之,千萬別錯過大教堂迴廊花園;在那小小的花園裡,可以靜觀大教堂的飛簷走壁的設計;回字型的迴廊是最適合小憩的秘密基地。在花園中央的噴水池中坐著閱讀的修道士,據說原本其實是位"寫作"的修道士,只是他那支筆不知被誰給偷了,大家也只得給他換個名子,成為閱讀的修道士了。


逛到這,你已經走累了嗎?那麼建議下午的行程就讓不常運動的手臂也做做運動吧~ 跟著我一同在烏特勒之來個水上獨木舟之旅!繼續閱讀更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