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30日 星期五

我在乎, 我來自何方

近來因老師牽線而申請了一份工作,並很快的得到了電話面試的機會;這是許多投履歷日子以來唯一的好消息,然也知道這也是因為有人引薦才有機會馬上得到面試的機會,一則以喜一則以憂;是不是沒有人referred的簡歷都只會石沉大海呢?

聽到應徵公司時,世界銀行,我心中便打了退堂鼓。只是我仍上緊了所有的發條準備投遞,畢竟是老師為我背書的機會,說什麼也不能漏氣。赫赫有名的世界銀行怎能不吸引人?只是多年來收集經貿資料的經驗告訴我,就算台灣在世界貿易中佔有多麼重要的地位,由於"政治因素",所有世界銀行的數據庫中,怎麼也找不到台灣的資料。我不知道實證上研究跨國貿易的人怎麼略過這一點來進行研究,讓進出台灣的貿易流就像進入百慕達三角洲一樣消失?然後又莫名地從另一端流出而無疑有他。每每看到這樣的國際現實,我便憤恨感傷。

2015年10月28日 星期三

移民, 貧窮, 外國人

移民, 是否就是解決貧窮問題的答案?



Roy Beck用口香糖彩球具象的讓你看到世界上貧窮人口的數量.他說,許多美國人以為美國每年收容大量難民合法移民進入美國時多麼偉大無私的一件事,確實,自1990年以來,美國每年收容合法的移民約一百萬人,然而相較於世界上根據聯合國統計,全球約有三十億人口活在貧窮線以下($2/day)的現實,若有人天真的認為增加移民(到美國)可以解決世界上的貧窮問題,答案很明顯是否定的.

Roy Beck的這段影片更讓我感到震撼的、去省思的是,講者說:那些能夠成功移民的人,都是這些貧窮國家中最急切地想要改變(生活)的人,也是如果留在國內或許有最強烈的意願 要國家做些改變的一群人. 透過開放移民的方式好似提供了一些人脫離貧窮的機會,其實同時也剝奪了在那些社會中得到最好的教育資源的一群人、最有能力做一些改變的人留在那些國家做些什麼的機會. 反過來說,移民的機會只是給社會頂層的人一個簡單的出口,留下那些無力做什麼的人呆在原地.

2015年10月7日 星期三

臼齒診療史 Part III 美國經驗 - 根管治療/後續,與牙周問題

[療程]整理一下一般完成根管治療所需的經歷的療程分以下幾個部分:

  1. 根管治療:清空牙髓腔(掏出神經物質)--> 挫平牙根管表面 --> 填充永久根管填充物。通常一次療程可以完成,臼齒由於神經較多通常會安排一個半到兩個小時的診療時間,由根管專科醫師endodontics治療。
  2. 強化核心:即core built-up 。此步驟可能包含最簡單的填充(filling),也有可能是較複雜的"打丁與填充(post and core)。此步驟由一般醫師進行,一般也是一次療程可以完成。
  3. 牙套訂製與安裝:即crowning。在美國大多視為基本必要完成根管治療的最後一到手續,通常需要去診所兩次,一次量模,二次安裝。
以上步驟其實也是我在完成"根管治療"的部分後才完全明白的,以下記錄這段經歷,並探討根管後續治療與可能發生的牙周問題......

2015年10月4日 星期日

美國牙醫保險筆記 - 名詞介紹與收費估計

由前篇拔智齒記分篇出來,以下介紹我與一間美國頗具規模的牙醫保險公司Delta dental客服人員諮詢中所學習到關於美國牙齒保險的一些小知識。以下描述主要介紹幾個基本的保險常見名詞,包含:Calendar maximum, deductible, co-pay, consultation (exam), quote, (PPO) network等。另外我也用一個簡單常見的情境來介紹如何簡易估算看牙費用的計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 首先,每年牙齒的治療保險公司會設定一個年度保險理賠上限"calendar maximum",這是所有治療加總保險公司願意理賠的"上限",每一次的治療費用都從這邊扣除,以年度計算。
  2. 其次,牙齒保險通常最基本包含cover有兩次"consultation",泛指去一般牙醫的檢查與洗牙,或是去專科醫師那邊的諮詢;超過兩次也是要自行負擔(每一個人保險涵蓋內容可能有所不同,請自行了解)。以第一次去門診諮詢來說,通常還要做全口X光檢查,牙醫跟保險公司請款的帳單就高達400美金。
  3. 接著,視額外檢查項目有不同的自行負擔比"co-pay",通常以百分比列出。
  4. 最後,還有一個年度最低自付額"deductible"。這是指超過基本兩次門診外,其他治療的費用保險人應至少先負擔的份額。
  5. 另外,值得了解的是,通常保險公司會形成一個簽約網絡 (PPO) network,可以把他想成特約診所,或是"已加入健保"的概念。這個部分後面會再多說!
舉一個例子來說,假設我每年繳保費x可享有calendar maximum 1000美金的治療上限,每年最低自行負擔設在50美金。

[情境]今我去洗牙,檢查費300美金。

2015年10月3日 星期六

臼齒診療史 Part II 美國經驗:看診/報價

續上集, 在台灣與荷蘭的智齒診療史, 在我離開荷蘭時,便剩下一顆最最難纏的智齒與我纏鬥.... (同上篇, 內容寫實(無血腥), 不喜勿入)。

至此,時間推移,轉眼到美國都一年半了。繼上回中間回台灣檢查牙齒已經又過了一年,於是我與楊便決定在離開學校前,在連續幾個月繳了非常高額的保費之下,想說至少可以來用一下最基本的檢查項目,洗洗牙。

每天乖乖剔牙的楊果然平安過關,而我卻被通知有一顆蛀牙要補,另外則有三顆之前蛀牙填補物邊緣稍有磨損,建議修復。說中文的台中人醫生(曾經是小留學生),非常佛心的說願意幫我補瓷牙,但只跟我收銀粉補牙的價錢,四個全部要價一百多塊,要我再約時間過來。一百多,我一聽實在一百個不願意。估摸著想,楊就要去新公司報到了,聽說之後的保險超好,要不就拖一會兒去給新的牙醫補吧。這件事也就隨著搬家安頓又拖了三個月......。

稍稍了解保險的涵蓋範圍後,從周邊朋友沒有得到特別值得推薦的醫師下,我上網搜尋找了一間似乎評價不錯的牙醫便預約了。確定了醫生明子才發現這好像是一位這診所的新醫師,評價上review地說的都不是她,只是想想可以很快的預約到幾天後的門診,補個牙應該沒什麼問題吧, 也就去了。萬萬沒想到的是,這才是一個更精采的故事的開端......

2015年10月2日 星期五

智齒診療史 Part I 台灣荷蘭經驗

出國前啊, 先把牙齒大大小小的毛病都好好徹底整理, 這話絕對是真理! 另外, 如果真的檢查出什麼問題, 絕對要盡快處理, 拖了很有可能誤事. 以下分享窮人看牙兩難的經驗給大家...... (內容寫實-無血腥, 不喜勿入)


許多年前, 在一次恐怖的拔智齒的經驗後, 我對於看牙這件事突然產生了不小的恐懼, 這是自小做全口牙齒校正- 已經習慣每月去看牙後, 對習以為常的看牙經驗--逆轉.   那回看似平凡的拔智齒經驗, 在診療床上卻感受到牙醫與我的牙床進行僵持的拔河賽, 儘管牙齒已被擊碎成兩半(後來我有拿到紀念品), 牙根還是緊緊的巴著, 故意睡死賴床, 不肯離開舒適的牙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