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日 星期五

智齒診療史 Part I 台灣荷蘭經驗

出國前啊, 先把牙齒大大小小的毛病都好好徹底整理, 這話絕對是真理! 另外, 如果真的檢查出什麼問題, 絕對要盡快處理, 拖了很有可能誤事. 以下分享窮人看牙兩難的經驗給大家...... (內容寫實-無血腥, 不喜勿入)


許多年前, 在一次恐怖的拔智齒的經驗後, 我對於看牙這件事突然產生了不小的恐懼, 這是自小做全口牙齒校正- 已經習慣每月去看牙後, 對習以為常的看牙經驗--逆轉.   那回看似平凡的拔智齒經驗, 在診療床上卻感受到牙醫與我的牙床進行僵持的拔河賽, 儘管牙齒已被擊碎成兩半(後來我有拿到紀念品), 牙根還是緊緊的巴著, 故意睡死賴床, 不肯離開舒適的牙床.


爾後, 又聽聞一個朋友因拔智齒返家後大出血/血流不止的經驗, 更讓我對拔牙戒慎恐懼了起來. 只是不久後, 我便開始了我的遊學人生, 也在出了國才知道就算在有保險的保障下, 小小的補牙也可能要幾百到上千塊台幣. 拔智齒的價格就更不用說了.... 再來, 一想到在國外隻身一人, 拔智齒若真有什麼併發症, 有誰能陪你/送你去急診, 確認你的平安呢? 這是身在台灣, 對於身邊一直有親友作支援系統support system難以預想到的.

也不記得是出國前拔了第一顆智齒後, 還是出國後一年暑假回家做例行的檢查時發現, 我另外三顆智齒也都很不乖, 不是歪的就是完全水平生長; 有的牙尖稍稍露出, 有的則完全潛藏於牙齦裡悄悄作怪. 長歪的又或者水平潛於牙齦的智齒"們", 在我乖乖照顧口腔清潔的情況下其實都沒有什麼異狀, 只是從此每年我都因此要從牙醫那兒換得一張"黃牌", 警告我要趁早處理.

要趁早處理的原因也是過了幾年我才慢慢明白的. 原因是長歪的智齒會不當的推擠前方的牙齒,  因此首先發難的就是我下排的牙齒, 他們在做過齒列矯正就屬於非常整齊的牙, 某天卻突然發現歪了, oh no (喔, 當然不是一天歪的). 只是當你一心想推遲看牙這種事情的時候, 擠歪的牙自然不是你會擔心的. 倒是一顆常常卡殘羹剩飯的牙縫, 深怕他蛀, 時常讓我惦記著, 特別照顧著.

不知不覺, 三五年就這樣過去了
年年我如候鳥般回到那我思念的, 小小的島, 看牙.

某一顆年年領黃牌的智齒, 從x光片看來真的是非弄不可了, 因為他不只推擠到前方的牙, 還讓他突出的壓迫到對側咬合的另一顆牙齒; 至此, 已感覺到延遲就診的代價越來越大. 特別是那智齒還是很悶騷的蜷藏在牙齦裡, 只露出一個尖端當呼吸管透透氣, 整個齒根深入齒骨, "得要動刀"醫生說. 聽得我每每想到就倒抽一口氣. 然醫生也交代了, 這個手術後因為傷口極怕壓力的變化, 不適合術後坐飛機, 就怕傷口"蹦"開來, (天啊! 我都可以想像那傷口如噴泉湧出血來的畫面了). 因此以我每年短暫回去一個月(又到了月中或出國前才約得到牙醫的情況), 要轉專科做手術根本來不及.

硬著頭皮, 在出國五年多後, 我終於在荷蘭第一次看牙. 再次照x光, 醫生同樣發了黃牌給我的"所有"的智齒, 又特別警告那顆還在溫床裡的要動刀, 硬著頭皮, 我預約了下回複診給他拔的時間, 期間醫生要去休假因此間隔大約了兩周後回去, 我趁此期間去詢問保險涵蓋的範圍與自行負擔的部分進行估價, 依著治療編號詢問, 保險該是可以完全給付的. 只是就在拔牙前三天吧, 我慌了, 緊張的打電話去說我要取消. 儘管這回有來短期旅遊的妹妹在側 (也不知有什麼用), 但就是感覺比較安心, 只是到最後一刻, 真的, 就是強烈的害怕不想拔了!!

不料! 荷蘭的牙醫沒那麼輕易放過我, 他說你這臨時取消我讓我沒有生意, 特別是我幫你預留家長的時間要幫你拔牙, 你三天前要取消我也是要給你收費的. 我一聽真的傻眼! 相對於台灣門診滿滿的, 插號補缺的機制, 荷蘭醫生很又個性, 每一個病人照預約來, 定給你"完整""專注"的服務, 也絕不超時工作. 躊躇了幾分鐘, 我想這就是老天給我的明示...該拔了的sign吧.

也記不清原本是說要拔三顆, 還是跟荷蘭醫師討論過後就是決定先拔兩顆, 最後一個再另外約專科醫生吧. 總之, 那天我騎腳踏車提早從辦公室離開, 去拔牙. 心理忐忑的不得了; 到了還再次問醫生, 我真的可以自己騎車回家嗎? 會不會(暈倒)有危險之類的. 荷蘭醫生看我緊張的模樣, 很友善的安慰我跟我說沒事的, 感覺真的是我自己想得太嚴重了. 拔牙的過程還算順利, 可能也因為跟之前經歷的比實在沒那麼恐怖. 結束後醫生交代說, 畢竟算是小手術, 所以還是發了單子要我去藥房拿術後消炎藥. 大約是技術進步了, 這回也不用回診拆線, 只是我還是決定先暫時推遲了第三顆大魔王的治療, 想說休息一下. 回家路上去找了藥房拿藥, 那晚其實也只是冰敷可以解決的腫脹感, 並無發燒發炎的症狀. 復原期間我還可以用舌頭感覺到縫線 (要特別清理怕卡食物) 以及有一點游離的牙肉, 但總的來說, 傷口大約過了一個多禮拜就完全恢復了.

算來該是個很好的經驗. 意外在於後續我卻收到了來自保險公司的帳單, 原來保險雖會cover, 但是近年來的病人自付額比例調高了許多, 因此最後這兩顆牙還是要了我差不多一萬塊台幣. 要是早幾年看, 在自付額還是比較低廉的時候去就診, 大約就不會這麼花錢了. 只能說, 又是一個叫我該"盡早就醫"的經驗.

只是, 我就是還是沒能學乖....  未完待續.... part II, 臼齒診療史...美國經驗
同系列: Part III 美國經驗 - 根管治療/後續,與牙周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